以前讀書的目地是為了考試,
現在讀書不為考試但同樣有目地。
閱讀像走在線上遊戲的地圖中,
當身體碰觸到黑暗的那刻,
未知才投以清晰輪廓在我們的眼中與心靈;未知的只是隱身在腦海中,並非不存在,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與企圖探索;有的人看見了一座池塘止步,有的人再往前走一步卻發現池塘只是湖泊溢出的小水塘。
很愛「奇天烈大百科」的道具發明,尤其是一副戴上就能看到眼前景象過去的歷史樣貌。原以為這只是作者的奇異幻想,但現在才懂這樣的道具充斥在書架上;翻開書本你就能知道臺灣在每個年代所經歷的風景,美好的與不堪的一覽無遺。
「為什麼我擁有極高的物質享受,為何還是鬱鬱寡歡?」、「為什麼我很愛對方,但我還是會偷偷欣賞別人?」、「為什麼我討厭政治,但我的生活卻得被政治綁住?」、「為什麼我再努力,薪水和存款增加的速度這麼慢?」、「為什麼我創造這麼多就業機會,員工私下叫我慣老闆?」
這些人生的問題,早在很久很久以前,哲學家都已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替大家思考過一輪了,而且還寫好放在書架上,只要你花幾百元就能解決你的疑問!
比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或捐出收入的十分之一,投資報酬率更高!
閱讀的CP值這麼高,怎麼還有人不投資呢⋯⋯